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_JIZZJIZZ丝袜老师_玩弄粉嫩少妇高潮出白浆AⅤ

中共湖州市委 湖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湖州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時間:2019-11-06 分類:
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湖州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各縣(區)委、縣(區)人民政府,市直屬各單位:  現將《湖州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

中共湖州市委 湖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湖州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委、縣(區)人民政府,市直屬各單位:

  現將《湖州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中共湖州市委

湖州市人民政府

2013年12月9日

 

湖州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為全面推進我市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建設工作,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中發〔2012〕6號)和科技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創新型試點城市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科發體〔2010〕155號),結合湖州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市委七屆四次全會精神,把自主創新作為城市發展核心戰略,以培育科技型創新型企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集聚創新要素、增強創新活力、轉化創新成果,著力將湖州打造成為創新驅動發展先行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驗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示范區、高素質人才創新創業集聚區,為實現“四個翻番”、打造“四個湖州”,加快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濱湖大城市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創新驅動,服務發展。始終堅持科技優先發展,適應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要,廣聚國內外創新人才、創新資本和創新機構,不斷增強創新發展新動力。

  2.堅持產業推動,協調發展。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和重點培育產業,開展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培育一批科技創新型企業,著力擴大實體經濟規模,同步帶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實現一、二、三產在更高層次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堅持工程帶動,突出主體。實施創新主體培育、產業技術提升、統籌協同創新、知識產權引領、創新人才引育、創新環境優化等“六大工程”,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著力破解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

  4.堅持各方聯動,協同創新。堅持創新協作模式,推動各方聯動、共同發展。加強市級部門間的橫向聯系,市和縣區、鄉鎮上下聯動,形成各司其責、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大力營造創新文化,形成全社會參與建設創新型城市的良好氛圍。

  二、工作目標

  (一)主要目標

  通過5年的努力,舉全市之力、聚各方之才、集社會之智,進一步深化市校合作、院地共建、廳市會商等工作機制,在科技創新投入、新興產業培育、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機制創新、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科技進步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形成具有湖州特色的區域科技創新模式,成為國內同類型城市中的示范城市。

  (二)具體目標

  在2012年的基礎上,到2017年,實現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研發人員數、發明專利授權量、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技術市場實現交易額、高新技術企業數、科技型中小企業數八個指標“翻一番”,即R&D經費支出70億元以上(占GDP2.70%左右),研發人員數20000人年以上,發明專利授權量1100件以上,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1600億元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700億元以上,技術市場實現交易額2.5億元,高新技術企業5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1000家以上。

  三、工作重點

  實施“1361”行動計劃,即圍繞一個目標、健全三大機制、實施六大工程、主抓十項舉措,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建設工作。

  (一)圍繞一個目標

  即建設創新型城市這個目標,加快制度創新、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先行區,努力實現由“湖州制造”向“湖州創造”的轉變。(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市科技局,參與單位: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二)健全三大機制

  1.健全科技與經濟融合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制定產業導向、科技進步、創業投資等扶持政策,培育技術市場,加大引導投入,實施技術研發、科技金融服務和成果轉化獎勵等措施,高速有效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完善科技型企業培育機制,實施科技型初創企業、科技型小微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利示范企業、農業科技型企業等)、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試點(示范)企業梯度培育,培育壯大一批科技型、成長型、優勢型、創新型企業集群。完善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機制,圍繞產業鏈延伸、產業集群培育,依托區域重點企業和優勢企業,謀劃組建一批產業發展聯盟,推動大中小企業配套協作,全力構建“龍頭企業引領、骨干企業支撐、中小微企業躍進”的大中小微企業聯動、互動、促動的發展格局。(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參與單位: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金融辦、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2.健全科技與金融結合機制。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與機制,積極推進發展創業投資、科技擔保、科技信貸、科技保險等服務,積極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建立和完善科技部門與金融管理、金融機構、財稅等部門的科技金融協調機制。加強市、縣區的科技金融工作聯動,統籌協調科技金融資源,優選優育科技企業資源,推動創業投資機構、銀行、券商和保險機構等創新金融產品及服務模式,積極推動科技、金融與產業的融合發展。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機制,搭建科技金融服務平臺,聘任科技金融專員,建立定期信息溝通制度,擴大服務內涵,重點解決資金供給和融資需求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推動各層次、各類型的融資對接。(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金融辦,參與單位:市銀監局、市人行、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3.健全科技與人才協調機制。完善科技人才引進機制,從湖州產業發展的需要出發,通過多種方式和優惠政策,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對擁有科技成果、發明專利或掌握高新技術及緊缺專業知識的各類高層次人才,通過項目合作、技術顧問、兼職、短期或長期聘用等方式引進,解決科技人才結構性短缺問題。完善科技人才培養機制,以提高創新能力和弘揚科學精神為核心,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高級專家;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和技術創新水平為核心,培養造就一批高級研發型人才,尤其是要加強企業一線科技人才培養,培養一批高素質企業技術研發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完善科技人才使用機制,健全崗位薪酬、人才獎勵制度。堅持精神與物質激勵相結合,多層次、多形式激勵人才。創新選人用人機制,以工作能力與崗位匹配為選人原則,以績效、貢獻大小為評價標準,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建立符合科技人才規律的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和評價機制,把創新成果和創新能力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和要素,作為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升的重要依據。(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參與單位: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三)實施六大工程

  1.創新主體培育工程。加大企業主體培育力度。梯度培育科技型企業,試點一批、示范一批、帶動一批,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培育和發展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到2017年,培育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500家以上、科技型企業1000家以上,新增一批科技型初創企業,培育銷售收入超10億元創新型領軍企業100家。鼓勵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研發力度,通過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手段,逐步形成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群體。落實國家和省、市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各項政策,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鼓勵科技人員、高校畢業生等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形成創新發展的充足源泉。(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參與單位:市財政局、市農業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支持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引導企業單獨設立或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資源建立企業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研發機構。積極鼓勵研發機構面向行業開展公共服務,對符合條件的積極支持創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或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實現億元以上企業研發中心(技術中心),百億以上企業研究院全覆蓋。到2017年,建成各級各類企業研發中心、技術中心、設計中心等研發機構500家以上,其中省級企業研究院30家左右。(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參與單位:市人力社保局、市科協、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中科院湖州中心)

  引導企業加大科研投入。鼓勵企業技術創新,使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主導。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150%加計抵扣等政策落實力度,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完善企業承擔科技項目與R&D經費投入掛鉤制度,確保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研發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推動骨干企業加強主動設計,申請承擔一批市級以上重大科技項目,重點攻克一批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到2017年,規模以上企業技術開發費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達到1.80%以上。(牽頭單位: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地稅局、市國稅局,參與單位: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2.產業技術提升工程。加快利用高新技術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通過“兩化融合、騰籠換鳥、機器換人、空間換地、電商換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鼓勵企業開展運用研發設計、生產過程、企業管理、電子商務和物流等方面應用信息技術,推動企業生產裝備數字化、生產過程智能化、企業管理網絡化和裝備產品智能化。到2017年,組織300家以上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試點,培育100家以上“兩化融合”示范企業,實施500項“兩化融合”重點項目,推動產業升級和集聚發展,形成一批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的產業集群。(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參與單位:市科技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發展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圍繞湖州、德清和吳興南太湖三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培育發展的主導產業,著力提升產業協同創新能力,努力形成特色產業新優勢,做大做實做強產業規模,提升產業檔次和競爭力。同時對符合條件的園區,積極爭創國家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做好園區的規劃和建設,明晰園區產業定位,差異化發展,突出特色,重點突出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建設,進一步打造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載體。大力支持國家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南太湖產業集聚區、省際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科技城、孵化器等園區、平臺建設,鼓勵其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政策方面先行先試,謀求在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集聚及合作上的新突破。到2017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1700億元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達1600億元以上。(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參與單位:市國土資源局、市建設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按照“四位一體”的要求,即建設重點企業研究院、實施現代智能型技術攻關專項、培養青年科技人才和集成政策要素的協同創新,集中力量發展先進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藥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是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重點發展物流機械、智能電梯及配件、農業機械、數控機床、汽車及配件、工程機械和關鍵(重型)裝備部件,積極發展節能環保設備、通用航空設備、輕紡機械和節能電機等,到2017年,力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培育銷售收入超50億元企業6家,其中百億企業2家;打造3個100億元以上的產業基地;保持手動液壓搬運設備全球第一、電動叉車全國第一優勢地位,成為中國物流機械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做精做強智能電梯、聯合收割機、高速插秧機、大功率汽車發電機、涂裝設備、襪機電腦控制系統、橫機電腦控制系統、特種小功率電機等細分市場中的優勢拳頭產品。二是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新型蓄電池、太陽能光伏、LED新光源,培育發展風能、生物質能。到2017年,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達700億元;培育銷售收入超100億元企業3家;培育規上銷售收入超500億元的產業基地一個;新型蓄電池保持全球規模第一。三是生物和醫藥產業。重點發展生物技術藥物、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藥物、生物診斷試劑、干細胞及再生醫學技術等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積極發展新劑型藥品、現代中藥及天然提取物和醫療器械,改造提升生物農(獸)藥、化學原料藥和藥用輔料等產業。到2017年,力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超500億元;培育銷售收入超10億元企業5家;建成2個產值超100億的特色產業園。(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質量技監局,參與單位: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著力發展現代農業。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1381”行動計劃,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著力完善農業技術研發和技術推廣體制創新改革試驗,加快建立健全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完善產學研一體化1+1+N新型農業科技推廣聯盟。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加快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與應用,推進農業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重點扶持設施現代農業裝備技術、種子種苗、農副產品深加工、生態農業、智慧農業等領域技術研發。圍繞農業優勢產業,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和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區,到2017年,建成100家市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園區),100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工程,加強對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的認證及管理,推進農業生態、健康、安全發展。大力推動羅氏沼蝦種子種苗基地、南太湖蔬菜瓜果種子種苗基地等一批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產業化和種子種苗科技示范基地建設。推進農業信息技術,發展精準農業,實現農業產業的良種化、信息化、精準化。(牽頭單位:市農辦、市農業局、市科技局、市林業局,參與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市國土資源局、市水利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著力培育新興服務業,加強物流、商貿、金融、文化創意等領域的技術提升,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實現服務業跨越發展。大力培育科技服務業,發展技術市場,鼓勵社會資本建立具有成果推介、創業培訓、市場開拓等多功能的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大力發展工業設計、科技中介等服務機構,鼓勵企業技術服務外包,降低研發成本,進一步促進高新技術產業與科技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加快培育知識產權服務市場,創新知識產權服務模式,加強咨詢、檢索、數據加工等基礎服務,開拓評估、交易、轉化、投融資等服務。加強檢驗檢測、氣象、地震、環境等專業技術服務。(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參與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環保局、市文廣新局、市質量技監局、市檢驗檢疫局、市氣象局、市金融辦、市工商局、市貿糧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3.統籌協同創新工程。強化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積極探索形式多樣、多主體合作、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協同、多技術集成的協同創新模式。通過舉辦“湖州—中科院政產學研合作大會”,深化與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等高校院所的合作,引進一批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培養一批企業實用型創新研發人才,共建一批創新產業化中心。深入推進與科技部國際合作司的戰略合作,開展科技外交官湖州行活動,適時組織企業赴科技參贊所駐國開展項目洽談和人才引進,促進國際先進技術在湖州轉化。鼓勵和支持湖州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盡快向企業轉化;積極引進市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在湖州設立技術轉移中心等科技中介機構,加速自身科技成果的轉化。大力支持德清縣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建設。到2017年,組織實施500項以上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參與單位: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中科院湖州中心)

  加快科技創新要素集聚。大力推進科技和金融的有效結合,建立創投、信貸、債券、擔保、保險等有機結合的科技投融資綜合服務平臺。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大力發展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深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研究制定貼息、風險補償等扶持政策,拓寬科技型、創新型企業融資渠道。支持銀行建立科技支行,大力開展金融產品創新,更好地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大力引進大院名校合作共建創新載體,到2017年,全市新引進大院名校共建重點創新載體50家。瞄準有實力的國家大學科技園和科技集團以及國防軍工系統、中央企業,積極引進來我市建立科技產業園。大力支持中科院湖州應用與產業化中心建設,重點做強做精現有的10個產業化創新中心,努力按省級研究院的標準將其打造成我市科技成果轉化的高地。著力打造綠色動力電池、椅業、木業等區域創新公共服務平臺,集聚創新人才、技術等優質創新資源,增強科研服務、成果轉化、企業孵化和產業承載功能。(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參與單位:市編委辦、市金融辦、市銀監局、市人行、市質量技監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加強企業間協同創新。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作用,以龍頭骨干企業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權為紐帶,以項目為依托,鼓勵同一產業鏈上企業間的橫向合作,形成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建立產學研聯盟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合作聯合體,同類企業間進行直接溝通,聯合開展相關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實行協同創新,提高企業創新效率。支持龍頭企業通過收購、兼并、互相參股聯合等方式做大做強,形成一批主營業務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的企業集團,使之在企業創新網絡中發揮帶動和示范作用。(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參與單位:市金融辦、市國資委、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建立健全協同創新機制。建立市廳協同創新機制,全面加強與省發改、經信、科技、人力社保、教育等委、廳的合作,建立會商合作、協同創新機制,積極爭取省級創新政策和資源向湖州傾斜。健全完善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科技創新管理工作機制,明確功能定位,整合集成企業技術創新、高校院所知識創新和公共管理服務創新資源,形成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開展“創新型單位”創建,探索科技創新向村(社區)、企業延伸的新管理模式,到2017年,建設100家市級“創新型單位”。建立科技專管員制度,實現鄉鎮全覆蓋,不斷滿足基層科技管理的需求。(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參與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4.知識產權引領工程。提升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能力。積極引導龍頭骨干企業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制定實施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知識產權戰略,帶動產業整體升級。鼓勵企業開發申請專利技術,探索專利開發與標準制定緊密結合的工作機制。鼓勵企業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化活動和標準制定、修訂工作。支持企業打造申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知名名牌,爭創國家馳名商標、政府質量獎等。鼓勵企業在計算機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權、國家地理標志、中醫藥知識產權等其他領域的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到2017年,全市專利申請量達22000件以上,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達4800件以上;專利授權量達16000件以上,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1100件以上,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3.6件以上。(牽頭單位:市科技局(知識產權局)、市經信委、市質量技監局,參與單位:市發改委、市文廣新局、市工商局、市農業局、市衛生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提升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多層次培養執法人員,形成執法梯隊。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力度,加大侵權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大專利、商標、版權聯合執法力度,圍繞流通領域、重點產業、重點區域開展執法保護專項行動。加強知識產權案件的法院審理辦案力度,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鼓勵企業購買專利執行險等,降低企業維權成本。建立知識產權保護維權援助機制,建立維權援助專家咨詢組,整合各部門資源,形成協同保護機制。建立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案件通報制度,對存在故意重復侵權行為的企業,將侵權違法行為通報給所轄區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行業協會等,逐步探索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誠信機制。推動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管理,指導企業建立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妥善解決行業內的知識產權糾紛。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作用,形成知識產權糾紛協同保護機制,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的社會化水平。(牽頭單位:市科技局(知識產權局)、市工商局、市文廣新局,參與單位:市公安局、市質量技監局、市貿糧局、湖州海關、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提升知識產權服務能力。圍繞我市塊狀經濟,每年重點選擇1—2個區域創新能力較強、知識產權基礎較好的產業集群進行培育和扶持,推動行業專利群的形成,開展行業知識產權風險評估與預警工作。探索開展重點領域、重大技術、重大經濟活動的專利分析預警。以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為紐帶,以掌握關鍵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為龍頭,以重點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協會、合作組織等為形式,推動一批相關聯的優勢產業和重點發展產業建立知識產權聯盟。積極支持和引導知識產權聯盟圍繞本技術領域,推動重大產品生產企業建立相關技術專利數據庫,針對競爭對手開展專利態勢分析,加強“點對點”指導服務,提升聯盟企業保護知識產權的能力。大力支持德清縣、長興縣、吳興區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區)工程建設。(牽頭單位:市科技局(知識產權局)、市工商局,參與單位:市民政局、市文廣新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5.創新人才引育工程。深入實施“南太湖精英計劃”,到2017年,引進200名以上能夠突破關鍵技術、引領新興產業發展、提升特色產業優勢的創業創新領軍人才;確保“千人計劃”人數“翻一番”,入選國家“萬人計劃”人才有一定數量,啟動實施領軍型創新團隊引進培育計劃,到2017年力爭有10個團隊左右入選省領軍型創新團隊,建成100個國內一流、行業領先的創新團隊。積極實施“南太湖緊缺急需人才”引進計劃,每年引進600名以上經濟社會各領域急需的優秀人才。健全柔性引才機制,鼓勵以技術入股、項目合作等形式,多渠道引進“兩院院士”、外國專家等海內外高端智力,力爭到2017年新建院士專家工作站30家左右,入選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5家左右。(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科協,參與單位: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中科院湖州中心)

  大力培養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圍繞我市重點產業發展,實施企業創新研發人才推進計劃,到2017年,培育100名企業首席科學家、200名企業中青年科技創新帶頭人、800名企業研發骨干人才、3萬名以上的企業研發人才隊伍,開展新產品、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研究,努力造就、集聚一批企業創新研發團隊。建設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參與單位: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中科院湖州中心)

  著力培養高技能人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調整優化高校、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和學科建設,加強本地企業與院校的定向合作培訓,加快培養一大批面向本土的復合型、應用型高技能人才。到2017年,職業院校畢業生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率達到100%,其中高級技工學校、技術學院、高職院校取得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證書率達到60%以上。重視繼續教育對人才培養的作用,積極為企業創新培訓人才,加大對高技能人才培養補助力度,推進實施“湖州首席技師”選拔培養工程,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著力推行高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工程。切實加強校企合作,建設一批綜合性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力爭到2017年,培養高技能人才6萬名以上。(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總工會、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參與單位:市經信委、市科技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湖州師院、湖州職技院)

  優化提升人才服務發展環境。制定支持鼓勵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政策,大力發展人才資源服務業。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每個縣區至少建立一個以上“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引進獵頭、科技、創投等中介資源,為人才創業提供專業化、高效化、多元化服務。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科技創業園、科研院所等為依托,建設200個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營造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政策環境,形成各具特色的研發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支持有條件的開發區、園區創建國家級、省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打造一流人才環境。發揮“浙江省南太湖創新發展研究院”作用,推動縣區實現“人才驛站”全覆蓋,通過“政府給名分、企業給待遇”的方式,吸引高層次人才來湖創業創新。深入實施“湖州服務綠卡”制度,為人才就醫、子女就業、住房落戶提供服務保障,解決后顧之憂。(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參與單位: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衛生局、市教育局、市建設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6.創新環境優化工程。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推進社會發展領域科技進步。重點開展生態保護、環境治理、公共安全、防災減災、人口健康等領域科技成果的應用示范以及基層社會管理的創新實踐。大力推廣和應用節能減排的新產品、新技術和新設備,著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進一步推動南潯區、安吉縣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建設。積極推廣衛生適宜技術科技成果向基層轉化,加強慢性、高發疾病的監測、干預和飲用水安全等綜合防治及關鍵技術的攻關,積極扶持中醫、農村衛生、老年人保健等省市共建醫學重點學科的建設,推動防災減災、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技術進步,努力提升社會發展領域的創新能力。(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地震局),參與單位:市國土資源局、市水利局、市氣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建設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圍繞經濟建設、城市運行、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探索推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湖州”建設。建設政務云服務平臺、數據交換共享平臺、基礎數據平臺三大平臺和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可視城市”管理中心、城市展示體驗中心三大中心,提升城市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優化電子政務框架,建設政府智慧門戶,提升對公眾及企業的服務水平。加強空間地理信息資源中心建設,為政府、企業和公眾提供公共基礎空間地理信息服務。重點支持湖州多媒體產業園建設,加快物聯網技術研究開發,積極培育物聯網產業鏈;加快發展和提升軟件產業,著力發展嵌入式軟件和數字音視頻、通信、現代裝備制造等領域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積極發展網絡數據產業,建設基于云計算的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提高網絡增值服務。積極發展電子商務,推動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應用,加強與國內外著名商務平臺合作,促進企業經營方式轉變和商務模式創新。(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建設局,參與單位:市公安局、市科技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貿糧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強化創新文化建設。深入推進《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貫徹實施,帶動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提高。廣泛宣傳黨和國家的科技方針政策,倡導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大力營造崇尚創新、寬容失敗、支持冒險、鼓勵冒尖的創新氛圍,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鼓勵,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加強典型宣傳引路,選取一批具有重大影響的科技創新成果和科技工作者進行重點宣傳,發揮榜樣帶動作用,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的動力。注重從青少年入手培育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推進基礎教育創新,深入開展素質教育,逐步增強人才的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參與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推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的緊密結合,出臺鼓勵和支持創新驅動發展的財政稅收、產業技術、人才引進、科技合作交流等優惠政策,制定細化細則,完善并加以落實。創新政策重點支持科研、標準化與科技成果產業化“三同步”,全面落實鼓勵和支持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為建設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提供政策保障。(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參與單位:市科技局、市質量技監局、市人力社保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四)主抓十大舉措

  1. 制定出臺創新驅動政策。制定出臺《湖州市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二十二條政策》及配套措施,確保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建設目標任務的完成。(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財政地稅局,參與單位:市人力社保局、市農業局、市委組織部、市國土資源局、市國稅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2. 推進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根據《關于開展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評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對照《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和示范城市(城區)評定辦法》,大力推進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牽頭單位:市科技局(知識產權局),參與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工商局、市質量技監局、市公安局、市文廣新局、湖州海關、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3. 切實推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湖州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德清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省級南太湖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建設,大力推進深圳科技園湖州分園的引進和建設。全力推動德清科技城、浙江大學(長興)國家大學科技園、南太湖生物產業園、南太湖科技創新中心、吳興七幸科技創業園、安吉教科文新區的建設運行。加速推進三一重工、德馬物流等重點企業研究院建設,進一步推動德清縣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的建設。(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經信委,參與單位:市外經貿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4. 深入推進政產學研合作。繼續舉辦“浙江(湖州)—中科院政產學研合作對接大會”和“科技外交官湖州行活動”,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并做好簽約項目跟蹤和成果轉化服務。(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科技局,參與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外經貿局、市財政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5. 著力培育一批科技創新型企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市(縣區)、省和國家三級培育,培育各類科技型、創新型企業1000家。鼓勵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等聯合共建研發機構,力爭企業研發機構達400家以上,實現億元以上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全覆蓋,十億以上企業建立企業研究院。(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參與單位:市外經貿局、市財政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6. 大力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圍繞現代物流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每年組織實施100項以上的科技攻關項目,著力突破對產業競爭力整體提升具有示范性、帶動性的關鍵共性技術、工藝及裝備,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委,參與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質量技監局、市環保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7. 加速推進湖州科技支行建設。加快推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工作,充分借鑒國內外科技銀行的創業經驗,強化科技支行的專業化運作,為一大批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金融辦、湖州開發區管委會、湖州銀行,參與單位:市民政局、市銀監局、市人行、各縣區人民政府)

  8. 著力推進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積極整合浙江南太湖農業高科技園區和浙江大學(長興)農業高科技園區等省級農高園區的資源,推進“一園多區”的工作機制,著力推進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同時,積極推進浙江農林大學(德清)省級農高園區的申報創建工作。(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農辦、市農業局,參與單位:市財政局、吳興區人民政府、德清縣人民政府、長興縣人民政府、安吉縣人民政府)

  9. 重視發展民生科技。加快生態文明建設,著眼解決民眾關切的實際問題,重點開展美麗鄉村、生態保護、環境治理、公共安全、防災減災、人口健康等領域科技成果的應用示范以及基層社會管理的創新實踐。重點圍繞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發展,進一步推動南潯區、安吉縣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建設。提升科技服務社會發展的能力。(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農辦、市科技局、市環保局、市衛生局,參與單位:市人口計生委、市經信委、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10. 精心打造創新人才集聚高地。著力引進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引領新興產業發展、提升特色產業優勢的創業創新領軍人才。立足重點特色產業、高新技術以及重點學科建設,集中優勢力量,建立一批創造人才集聚、創新機制靈活、持續創新能力強、創新績效明顯,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領軍型創新團隊。(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市科技局、市經信委,參與單位:市人口計生委、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試點建設工作,強化指導協調、督查落實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各項職能,協調解決創新型城市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研究制定全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組織、督導、協調、考評全市各相關單位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科技局,負責做好各縣區及各部門之間的工作協調、調度。(牽頭單位: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市科技局,參與單位: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堅持和完善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科技投入機制。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依法保障財政科技投入的穩步增長。積極推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在創業投資、科技信貸、資本市場、科技保險等方面不斷創新模式,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融資體系。積極引導縣區、鄉鎮財政科技經費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傾斜。探索財政科技經費管理新模式,不斷提高財政科技經費使用績效。(牽頭單位: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金融辦,參與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國稅局、湖州開發區管委會、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三)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建立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辦公室主任聯席會議制度,分解目標任務,落實縣區和部門責任;及時會同相關部門研究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中的問題;組織、督查、落實和承擔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等創新型城市試點建設的具體工作。各縣區也要分別建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明確在建設創新型城市過程中的工作目標和責任,積極開展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確保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全面推進。(牽頭單位: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市科技局,參與單位: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四)構建考核評價機制。加強創新型城市實現程度的動態跟蹤監測、監督檢查與評估分析,建立監測通報制度。根據創新型城市建設的總體目標,建立創新型城市實現程度的測評機制,制定創新型城市實現程度的指標體系和監測方案,研究制定考核辦法,建立通報表彰制度,強化政策跟蹤問效。(牽頭單位: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市科技局,參與單位: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五、進度安排

  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建設工作分為三個階段:

  (一)啟動實施階段(2013年4月—2015年12月)

  根據《湖州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全面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發布創新型城市建設評價考核指標體系,針對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的進展情況,開展年度綜合測評及考核,保障年度目標的圓滿完成。對創新型城市建設實施成效進行中期評估,對主要指標完成情況進行督查,及時督促和推進各項工作。

  (二)完善提升階段(2016年1月—2017年11月)

  根據中期評估情況,查漏補缺,并根據實際問題調整和完善相關實施方案及政策措施。深入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1361”行動計劃,對照科技部“創新型城市建設監測評價指標”,對創新型城市建設各項工作進一步深化,并進行全面評價,確保各項目標任務的全面落實。

  (三)總結鞏固階段(2017年12月)

  提煉總結創建過程中的工作方法,推廣成功經驗,促進試點工作成果轉化應用,并形成長效機制。

 

  附件:湖州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名單

 

 

湖州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

領導小組名單

 

組     長:馬  以    金長征

常務副組長:金建新  

副  組  長:崔鳳軍    董立新 

成     員:沈昕耀(市委)   

周永良(市政府)   

張蘭新(市委組織部)   

吳  偉(市委宣傳部)

蔡小凡(市編委辦)

柳國強(市農辦)

黃培林(市科協)

王曉軍(市發改委)

熊全龍(市經信委)

潘  音(市教育局)

王志芳(市科技局)

周建明(市財政局)

王伯安(市人力社保局)

朱仲華(市國土資源局)

祝時偉(市建設局)

房石磊(市交通運輸局)

凌伯勛(市貿糧局)

褚連榮(市外經貿局)

宋  捷(市文廣新局)

施會龍(市衛生局)

朱  鴻(市環保局)

張國興(市統計局)

許  宏(市食品藥品監管局)

孔培康(市國資委)

李全明(湖州開發區管委會)

葛  偉(太湖度假區管委會)

饒亮明(中科院湖州中心)

呂  行(市金融辦)

朱  紅(市氣象局)

黃德超(市國稅局)

邵  堅(市工商局)

沈建法(市質量技監局)

王維強(市人行)

徐衛國(市銀監局)

胡國榮(德清縣政府)

呂志良(長興縣政府)

王  樹(安吉縣政府)

蔡旭昶(吳興區政府)

吳繼平(南潯區政府)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科技局),王志芳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